

我去了,体验了朝阳久违的人流,也看到了南宁的商业盛况。
朝阳再现人从众
4月30日,“五一”假期第一天。
一多在朝阳逛了一圈,感受了一把朝阳的盛况。假期的朝阳,到底有多热闹呢?我们直接上图。
▲地铁人流密密麻麻

▲街道上的人流,白天到黑夜不曾间断

▲天桥上人络绎不绝

▲步行街商家促销活动不断,吸引了大量人群,热度不减

▲西南商都内挤满了人,餐饮、奶茶美妆店人最多

▲烈日炎炎,阻挡不了在三街两巷逛街的人

▲入夜后,三街两巷的人流只增不减

▲中山路美食街,被人流推着往前走

▲刚开业不久的中山路万象汇,热度不减
很显然,朝阳重现“报复性”人山人海,开车过个红绿灯都要等半个小时,再度上演堵车盛况。
反映到热力图上,也是如此。
4月30日当天,朝阳广场区域的热力图人流密集程度相当高,将近凌晨一点钟,热度才有了下降的趋势。

▲4月30日当天,南宁热力图变化
同时,南宁地铁客流量暴增达125.72万人次,客流强度达0.98万人次/公里冲到了全国第3;“五一”当天南宁地铁客流量也达到了113.4万人次,客流强度依旧稳居全国第3。
▲南宁2天假期的地铁客流量喜人(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)
正在复苏的朝阳
虽然现在的朝阳,看似恢复了曾经的辉煌。
但我不会忘记,朝阳在不久前,才刚刚历经“大难”。
4月初,即便南宁“三月三”有着5天小长假,但疫情席卷之下的朝阳,街道、店铺空荡荡,这个繁华的市中心被按下了暂停键。
▲“三月三”的步行街VS“五一”的步行街
▲“三月三”的中山路VS“五一”的中山路

▲“三月三”的朝阳街道VS“五一”的朝阳街道
随着“五一”假期的到来,朝阳正在重现它往日的人气,甚至比起以往有过之而不及。
是的,大家印象中那个人挤人的朝阳,回来了。
在“五一”小长假、高校临时性解封的加持下,线下呈现消费市场回暖、购销两旺的现象,有全面复苏的意思。
逛了一圈后发现,朝阳人气这么旺不是没道理。
除了朝阳自身的商圈优势、交通优势外,今年兴宁还策划2022首届美食嘉年华暨朝阳商圈购物黄金周国潮,吸引了诸多年轻人流围观、拍照打卡。
▲活动摊位前的人数不少
虽然这个活动形式老套,依旧是表演、美食、送小玩具等形式,但赋予了朝阳商圈属于节日的仪式感。
大学生,成为朝阳主力军
这个五一,朝阳商圈能如此热闹,与解封的大学生不无关系。
离校不离邕的大学生们,憋了许久,终于能够迈出“六亲不认”的步伐冲出校门,朝阳广场自然是这个假期的“首发站”。
最直观的就是,地铁沿线高校最多的1号线,客流量达58.14万人次,占比近半;五一当天的客流量也达到51.01万人次。

▲南宁各条线路客流情况(仅供参考)
对开学即封校的大学生来说,逛街消费的感觉又回来了;而对于朝阳来说,这样的人流盛况久违了。

▲某平台上,大学生分享人挤人现状
有网友戏称,好不容易出个校门,美食排队没吃上,东西也没买到,就是去朝阳感受了一把地铁数人头的绝望。
南宁的大学生,一直以来都是南宁大部分商圈的消费主力,南宁地铁也有周末学生放假小高峰客流的情况。
但更重要的是,南宁要如何留住这些人才,值得深思。
朝阳行,南宁就行
朝阳的热度,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南宁的消费热度,为何这么说?
朝阳,是南宁历史最悠久、市民认知度最高的商业中心。
比起其它商圈,朝阳汇聚了百货大楼、西南商都、印象城、三街两巷、中山路万象汇等多种商业形态,能够满足各种年龄段的消费需求。
▲朝阳汇聚了多个商业体
如果连业态如此丰富的朝阳,都无法吸引南宁人消费,那可想而知,南宁的消费情况有多不乐观。
据官微“兴宁发布”数据显示,朝阳商圈产生的经济效益占兴宁区全部商贸业经济比重62%,占全市商业经济比重约20%以上。
因此,朝阳并不只是人气旺而已,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能打。
对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7元的广西人来说,定位中低端的朝阳广场符合绝大部分消费水平的人群,能够实现商场自由。

▲2021年广西人均可支配收入
朝阳人气越旺,越是说明南宁的消费力在线,消费信心正在逐步恢复,这是件好事。
希望一切回归正轨


原创文章,作者:扒房君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fang18.com/74750.html